科技支撐,開拓村民“甜蜜路”——記閩北鄉(xiāng)土科特派林遠興
“這些葡萄預計再過半個月就能上市,目前主要工作就是噴水、疏果等,控制產量?!苯?,記者走進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仁山村的葡萄大棚內,陽光透過塑料薄膜灑在一串串飽滿的葡萄上,山溪葡萄合作社理事長、南平市鄉(xiāng)土科技特派員林遠興正穿梭其中,進行葡萄栽培工作。
時間回溯到20多年前,仁山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yè)結構單一,村民們主要靠種植水稻為生,收入微薄。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村里探索過多種產業(yè)轉型之路——種植烤煙、引進閩南香蕉、種植出口日本的杏鮑菇……但均以失敗告終。
出生于1963年的林遠興當時正擔任仁山村支書,回憶起那段艱難歲月,他感慨萬千:“我是土生土長的仁山村民,深知咱們村的人都勤勞善良,就是缺個賺錢的好機會。我作為村支書,要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
2002年,對于仁山村來說是充滿轉機的一年,南平市科技特派員謝福鑫將巨峰葡萄栽培技術引進水吉鎮(zhèn)。謝福鑫實地考察后,認為仁山村陽光充足,土地平坦、交通便利,十分適合種植葡萄。這一判斷,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為仁山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希望。
在謝福鑫的指導下,林遠興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帶領23戶村民嘗試種植了74畝葡萄。在當時的仁山村,這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許多村民都持觀望態(tài)度,心中充滿疑慮。但林遠興眼神堅定地說:“我堅信,只要方法得當,葡萄一定能給大家?guī)砗檬找妗!?/p>
為了確保種植成功,林遠興全身心投入其中。他積極向科技特派員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從葡萄苗的選擇、土壤的改良,到日常的田間管理,他都親力親為?!澳菚r候,我天天泡在葡萄園里,仔細觀察葡萄的生長情況,一遇到問題就及時向科特派請教?!绷诌h興回憶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種植的葡萄就取得了每畝4000元的收入。這徹底點燃了村民們的希望之火,村民們對葡萄種植的態(tài)度從懷疑轉變?yōu)榉e極參與。
2006年,在不改變原有屬性、不變更組織構架、不增加管理層級的前提下,林遠興牽頭注冊成立了“山溪葡萄專業(yè)合作社”。同時,他積極吸收周邊有意愿種植的建制村黨支部及村民參股入社,整合各方資源,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隨著葡萄種植規(guī)模的擴大,林遠興深知,要想讓葡萄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必須不斷提升葡萄的品質和產量,而科技就是農業(yè)發(fā)展的第一生產力。
“村民對葡萄種植不太內行,葡萄種植要求精細,病害多,管理繁瑣?!绷诌h興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積極與科技特派員合作,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
其中,避雨栽培技術的推廣起到了關鍵作用。當時,對于新技術的運用,村民們猶豫不決。于是,林遠興便帶領村民外出到寧德福安、浙江金華等地學習,讓大家逐漸認識到避雨栽培的重要性。
“避雨栽培的確大大減少了病害發(fā)生,露天種植時每年噴藥約20次,而避雨栽培后全年約5次即可,節(jié)省了大量成本。”仁山村村民黃仁忠感慨道,這一轉變不僅有效減少了病蟲害的發(fā)生,降低了農藥使用量,還提高了葡萄的品質和產量,推動了葡萄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而且葡萄還有了穩(wěn)定的銷路,村民收入也大幅提高?!?/p>
“如今我們的銷路涉及湖南長沙、浙江、江西、上海、深圳等地,約百分之七八十的產品都銷往省外。”林遠興自豪地說。
據介紹,迄今為止,各級政府先后向仁山村下派了12批23名科技特派員。他們通過“傳幫帶”,又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鄉(xiāng)土葡萄專家。這些科技特派員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也為仁山村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撐。
仁山村葡萄產業(yè)的成功,不僅讓本村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還輻射帶動了周邊3個鄉(xiāng)鎮(zhèn)17個建制村,紛紛加入合作社,學習仁山村的種植經驗和管理模式。
水吉鎮(zhèn)黃家店村的村民原本收入較低,看到仁山村種植葡萄致富后,他們也積極加入合作社。在林遠興和合作社的幫助下,黃家店村的葡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村民收入顯著提高。
目前,合作社已帶動402戶社員種植葡萄3200多畝,年產值3700萬元,周邊17個村集體收入均突破1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近3萬元。
如今的仁山村,早已褪去貧困的外衣,成為了福建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村里道路寬敞平坦,一棟棟小洋樓拔地而起,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是葡萄改變了仁山村的命運,也是全體村民的團結奮斗讓我們的夢想成真?!被仡欉^去的奮斗歷程,林遠興感慨萬千,“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努力,把葡萄產業(yè)做得更大更強,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份‘甜蜜’事業(yè)。”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lián)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lián)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lián)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lián)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2011400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報業(yè)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