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七屆“考亭文脈獎”| 訪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王立斌:書院文化如何更好地活態(tài)傳承
■融媒報道
閩北日報記者:陳穎/文 張行健/攝
南平廣播電視臺記者:張瑞君 龔啟濤
受訪者簡介
王立斌,現任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江西省書院研究會副會長, 《書院縱橫》雜志主編,并擔任上饒師范學院朱子研究所研究員。他長期從事文博與書院文化研究工作,以文博人特有的田野調查方式走訪了江西、福建及全國近千所書院,并且進行了詳盡專業(yè)的學術研究。
書院是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古代書院對知識傳播、學術研究的發(fā)展,學風士氣、民俗風情的培植和國民素養(yǎng)、倫常觀念的養(yǎng)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南平積極保護朱子文化遺存,紫陽樓、文公廟、云根書院、朱文公祠、寒泉精舍等140余處朱子遺跡都得了修繕或重建。那么,南平這一舉措對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何意義?閩北的書院文化有什么獨特的文化內涵?如何平衡書院傳統(tǒng)與現代的傳承和融合?8月16日,在第七屆“考亭文脈獎”頒獎大會期間,王立斌副會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作出相關解讀。
記者:南平是朱子生活、講學時間最長的地方,留下了考亭書院等眾多與朱子相關的書院遺跡,這些書院在朱子文化形成與傳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您的研究角度看,南平的書院群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在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上有哪些獨特之處?
王立斌:在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書院是孕育、傳承、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當挖掘、汲取書院文化精華,推進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書院文化復興的融合,是當下中華文明研究致用的一個現實命題,也是理論和實踐的邏輯使然。
書院在朱子文化傳承弘揚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從閩北、閩中、閩西再到江西,它們之間朱子文化的脈絡是由書院串聯起來的。閩北的書院在承載朱子文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朱熹一生七十余載,有超過半世紀在今天的南平轄區(qū)(即閩北)度過,而朱熹等一批考亭學派以天下為己任的儒者,奮力振舉考亭書院,闡發(fā)孔孟義理,培養(yǎng)經世人才,維系中華文明延綿不斷、歷久彌堅。
閩北是朱子父子兩代及其門人的書院、理學、傳承的大本營,也是程朱理學發(fā)展的重要機制,同時也是閩學走向世界、面向全國的航站樓!考亭文脈是閩臺文化的核心,是兩岸文化契合最大的公約數。福建和閩北作為朱子文化考亭學派的發(fā)祥地、集成地,完全可以依托豐存底蘊,憑借獨特資源優(yōu)勢,努力與時俱進,在研習考亭文脈的傳承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
記者:近年來,南平在朱子書院的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上做了不少努力。您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平衡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保護與與時俱進的現代功能?比如在開展研學活動、文化體驗項目時,應把握哪些關鍵點才能既不失文化本真,又能讓游客深度感受朱子書院的魅力?
王立斌:我們也看到南平在這些年來在保護弘揚傳承朱子文化上了很多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平市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等諸多知名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協作關系,集賢聚智,不斷提升以傳承弘揚朱子文化為特色的閩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影響力。
“朱子之路”研習營活動自2008年與江西鵝湖書院共同舉辦首屆以來,是考亭文脈的傳承與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當時我是江西鵝湖書院的院長、管委會副主任,也是參與者之一。每年從未中斷,共吸引海峽兩岸高校師生數千人參加。
在培育朱子文化“游學”的過程中,南平已然將“朱子之路”打造成為文旅品牌。我認為,應當要繼續(xù)深挖書院文化價值,讓更多的青年人參與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工作中來,讓他們以年輕人的視角,帶領更多人走進書院,感受文化魅力。
記者:青年是文化傳承的主力軍,青少年對書院文化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直接影響著朱子文化的傳承活力。您認為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讓青少年更主動地走進書院、了解書院、傳承書院文化?比如在校園教育、社會實踐等方面可以有哪些創(chuàng)新舉措?
王立斌:讓孩子多走進書院不僅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更是培養(yǎng)他們的感知感覺,也就是為人之道,為學之方。要從追求圣賢之人的足跡上引導他們。
我覺得要讓孩子更早接觸到四書五經的熏陶,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進入小學課堂,從小培養(yǎng)他們,背唐詩宋詞,培養(yǎng)他們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感知,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5111799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報業(yè)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