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朱子之路”暨2025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活動側記
駐足考亭書院、寒泉精舍、朱熹園、紫陽樓,在理學圣地親身體驗中華文化尊師重道的禮樂精神,遙想先賢著書講學的身影;
走過五經博士府、建安書院、朱文公祠,觸摸鐵井欄-紫芝街的古樸,從城村漢城遺址的厚重歷史,到萬里茶道起點下梅村的悠悠茶香,體驗建盞、建本、點茶等非遺技藝,探尋文明印記,感受綿延不絕的中華文脈;
在朱熹園、興賢書院、朱子社倉、五夫古街,實地感悟朱子“格物致知”的治學精神和“仁民愛物”的濟世情懷,山水間,“源頭活水”的深邃意境正浸潤心靈;
……
研習營營員走進建甌,體驗宋式點茶技藝。 (朱宇 張行健 攝)
7月16日至20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91名在華留學生與國內碩博研究生組成的第十八屆“朱子之路”青年學者研習營和2025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兩支隊伍來到南平,走進朱子故里,深入了解朱子文化。
本次研習營以“朱子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旅”為題,學員們沿著先賢的足跡,前往建陽、建甌、武夷山等地,在閩北的蒼翠間重走朱子問道之路,于書院斑駁的碑石間觸摸千年理學脈動,于躬身實踐中體認朱子真精神。
“我們可以感受到每屆學員對問道先賢的渴望。第十八屆‘朱子之路’暨2025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不僅是我們國內高校學子的一場‘朝圣’,更有在華的外籍留學生加入,他們在深切感受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獨特魅力的同時,也在共同探索一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切入點?!?025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帶隊老師劉永鋒表示,期待學員們在這次研學之旅中得到新的體悟、啟迪,結交到新朋友。
研習營正式開始的第一天,在考亭書院集成殿內,學員們在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考亭書院山長朱杰人的帶領下行“釋菜禮”,拜謁朱熹。
作為“釋菜禮”司儀的福建師范大學經學研究所講師、碩士生導師吳瑞荻告訴記者:“我曾經是‘朱子之路’研習營的學生,沒想到再次來到這里是以導師的身份參加。相信諸多學子和當年的我一樣,希望可以通過這次研學之旅,豐富學識,讓書中的文字落地,感受可聽可見可觸及的思想溫度?!?/p>
用腳步丈量歷史,用心靈感受文明。五天里,營員們既深度探訪了朱子學源流和精髓,又深入體驗了南平文化與風俗,在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體悟中,中外學者穿越時空阻隔,理解核心價值,促進文明互鑒。
韓國籍留學生蔡佑林目前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從小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她在此次研學之行中收獲頗豐:“我之前了解更多的是孔子和孟子,這次‘朱子之路’研習營,讓我深入了解到儒學集大成者朱子的生平故事、學說觀點?!?/p>
“此次活動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我非常榮幸能夠與各位老師、同學同游圣賢故地,共沐理學光輝。研習活動融‘實地考察、專家講座、學術研討’于一身,這場知行合一的修行,讓抽象的義理變得可親可感?!敝猩酱髮W博士研究生祝紅玉說。
在學員中,不少人在此次研習營之前,與南平、與朱子已有連接與羈絆。
“我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了第二屆武夷論壇平行分論壇‘述與作:從孔子到朱子’,當時在古樸典雅的考亭書院內聽著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印象十分深刻?,F(xiàn)在第二次來到這里,可以系統(tǒng)地了解朱子文化和朱子理學思想。在這些天的研學中,我們一邊學一邊悟,將曾經書本上的研究方法,學科性的內容轉化為實際的應用,這對我未來的學習研究有很大的幫助?!敝袊嗣翊髮W博士研究生姜楠說。
同樣因活動契機來過南平的還有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黃義鵬,他曾經參加建甌朱文公祠落成儀式。
“那次來去匆忙,并沒有前往建陽、武夷山等地與朱子關系密切的書院探訪。這次研習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作為哲學系的學生,朱子理學對中國哲學體系有著很深的影響,對于朱子故里,我一直神往之。在這些天的學習中,可以真切地看到書面上的文獻變成落地文化,文字變成了可觸摸的文學。我看到穿越群山的九曲溪,不斷突破山的桎梏,就像朱子文化一樣不斷迸發(fā)出澎湃的活力。”黃義鵬說。
九曲溪畔、隱屏峰下,孕育了深刻影響中國乃至東亞文明進程的朱子理學。這不僅是一場穿越古今的對話,更是一次跨過萬水千山,中外文明思想的交融與碰撞。
巴基斯坦籍留學生于夢悅說:“我現(xiàn)在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研究領域是漢語國際教育,完成學業(yè)后,我將回到巴基斯坦從事漢語教育工作。這是一次很特別的學習,在這里我感受到了茶文化、浦城剪紙非遺技藝,也聽到了許多關于朱子的故事,我會把這次學習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帶回巴基斯坦,講給我的學生聽,為搭建中巴文化交流的橋梁貢獻一份力量?!?/p>
“來到中國之前,我就了解過中國關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哲學觀,它承載了世界人民對美好家園的共同期盼。這次來到南平,學習朱子文化,我對‘天下大同’有了更深的體會。本次的研習經歷,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也激勵我們繼續(xù)探索朱子文化的奧秘。我要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帶回到我的國家蘇丹,盡我所能,向同胞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目前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就讀的蘇丹籍留學生艾莎帶著對中國文化的滿腔熱愛,堅定地說。
尼泊爾籍留學生高文信則對一路走來看到的古建筑十分感興趣:“我看到這些距今千年的建筑仍舊被很好地保存、修繕和復原,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一定是要寄托在具體的載體上,比如建筑、書籍、技藝等等,這些做法是很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也為我日后的學習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p>
“這次經歷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次旅程,更是一條讓我們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這場跨越文化、地域的相聚,讓我們在文化交流與理解上獲得了一次難能可貴的體驗?!痹侥霞魧W生阮氏璃表示。
在《走在朱子之路上》的歌聲里,營員們結束了這次研學之行,各位營員將帶著研習所得,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播撒朱子學的思想種子,讓這份跨越時空的智慧結晶,成為連接中外文明的橋梁,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lián)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lián)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lián)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lián)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5111799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報業(yè)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