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水秘境 開啟一場度假之旅
最近逮著機會去武夷山里生活了一陣,在一個村莊里的阿婆家住了幾天。
阿婆家寬敞明亮,有滿院子的綠植,金桔、石榴、楊梅、枇杷、柿子、梨樹,一眼望去至少十幾種果樹,推開屋門,一股植物的濕潤氣息撲面而來,院落西北角的池子旁,還有一株遒勁的梅樹,和滿池的石菖蒲相映成趣。
我先是欣喜,轉(zhuǎn)眼又操心起來:屋子里會有蚊蟲吧?濕氣會不會太重?但是阿婆完全不覺得我的問題是“問題”。對她而言,依山傍水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一件事。
意識到自己是在“以己度人”,我忽有所悟,或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去一個離自己很遠的地方,過一種“山系生活”,藉由地理的差異,從意識的更深處撬動一些嶄新的體悟。
前山蒼蒼,暖樹生煙。阿婆家不遠處,有一片臨湖的山,名喚三才峰,湖畔茶園環(huán)繞。清晨,跟著薄霧鉆進茶園,指尖輕掐嫩芽,沾衣欲濕的露水似乎帶著茶香。在丹霞巖壁的映襯下,新葉的嫩綠、巖壁的赭紅、云霧的青白交織成畫。
眺望遠山,細品茶香。(王桂清 攝)
許多像我一樣“住進山的懷抱”的游人,不僅嘗試采摘“一芽三四葉”的春茶,還跟著附近的茶農(nóng)走進制茶作坊、茶廠,學著親手炒制大紅袍。
“用手在200℃的鐵鍋里翻炒青葉,感覺像闖入武林江湖,練就‘不傳之秘’?!蓖械男』锇樾χ嬖V我,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盈盈一水,折為九曲。與三才峰一水之隔的白云巖,同樣適合在茶香里“修仙”。山下,布半米茶席,汲水烹茶,看丹霞倒映杯中,靜品“活甘清香”之韻。山上,看流云不息,與群山為伴,方知何為“武夷山水一壺茶”。
村子里的人,有自己的節(jié)奏,朝望山嵐,夕對歸鳥,“門俯清灣山更好,眠到曉”。伴著鳥鳴聲聲,山風拂窗,一抹綠意喚醒惺忪的睡眼。夜里月色皎皎,空里流霜,一輪明月照亮匆忙的旅人。
濱水茶香徑的漫步道溪水潺潺,沿著木棧道,可以走到茶園深處。茶壟間的櫻花已經(jīng)落盡,許多不知名的野果生長得正熱鬧,還有一叢叢白色的金櫻子花,花瓣可以混合米漿一起煎餅,因花藤上有刺,當?shù)厝朔Q作“刺花餅”。
遠山、田野、石橋、小巷、炊煙……每天慢悠悠地生活,阿婆家的灶臺上總有一鍋熱湯和一壺涼茶,詩詞中的“桃源”在這里具象化。我想,到山里,并非遁世逃離,恰是對生命的無上熱忱。
城市信息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快得讓人無暇顧及身邊的一切,失去獨立思辨的能力。“山系生活”讓我們感知青山之中有什么,綠水之間有什么,去追尋什么時候日出,什么時候日暮,何處春花開,何處山月落。歲月的起承轉(zhuǎn)合有日升月落做見證,生命便開闊起來。
青山在水云在天,人間無憂是少年。做一回“山里人”,從喝茶、制茶到古村漫步,從徒步、騎行到禪意修行,山林之樂,在自然,在天地,在萬物。
【稿費說明】對本網(wǎng)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quán),請第一時間主動聯(lián)系我網(wǎng),我網(wǎng)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wǎng)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lián)系我網(wǎng)(需提供手機聯(lián)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quán)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wǎng)刊載作品,我網(wǎng)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quán)訴求,概不負責。
【聯(lián)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2011400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wǎng)絡(luò)公關(guān)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報業(yè)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