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勝烈士
張德勝,又名張文有,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松溪縣鄭墩鎮(zhèn)新鋪村錦田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張元模是個樸實的農民,其母操持家務,一家八口,以租佃為生。父母厚愛張德勝,節(jié)衣縮食供他上私塾讀書。張德勝沒有辜負雙親的期望,幾年勤學苦讀,略通文理。他從小聰明伶俐,頗有膽略,很受村里同齡伙伴的敬重。
1934年,中央紅軍五十八黃立貴部抵錦田村,張德勝召喚一幫青少年,主動到紅軍營地幫助伙房做事,并從紅軍那里接受了許多革命道理。1937年,張德勝在陳貴芳的啟發(fā)下毅然投身革命,參加了紅軍游擊隊。
張德勝參加紅軍后,國民黨頑固派就抓了他的胞弟張文唐當人質,挾其寫信,要張德勝下山就范。張德勝接信后即復信嚴詞拒絕,并鼓勵弟弟要堅持斗爭,不要上當受騙。頑固派當局無可奈何,只好把張文唐送去當壯丁。不久,母親和弟妹等人皆因染上鼠疫而去世。在這家破人亡之際,張德勝毫不動搖,顧不上回家埋葬親人,只是朝北忍痛俯首,向死難的親人默哀。是年,張德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后,他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革命斗爭之中,先后擔任了中共水吉特區(qū)委書記和建(甌)政(和)水(吉)、松(溪)浦(城)水(吉)、松(溪)政(和)慶(元)等地區(qū)的特派員。
1938年7月,國民黨東平鄉(xiāng)鄉(xiāng)隊兵副隊長范得寶欲和中共政和縣委書記陳貴芳“交朋友”。陳貴芳便召集縣委干部研究。張德勝提議:“如今國共合作,范得寶想腳踏兩只船,留條后路。既然送上門,就要抓住時機,做好統(tǒng)戰(zhàn)工作。只要做好防范工作,先與他接觸一下,未嘗不可?!睆埖聞俚囊庖姳豢h委采納了。經過會面,干部們做了范得寶的工作。翌年1月24日,陳貴芳、張德勝等在政和鳳池村一戶農家召開秘密會議。會間,范得寶派人報告說東平鄉(xiāng)公所已派出密探,叫陳貴芳他們趕快轉移。由于及時得到情報,陳貴芳等人避免了這次被圍殲的危險。
政和縣的東平、護田均是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各駐一個中隊的鄉(xiāng)兵。這些鄉(xiāng)兵經常四處搜捕游擊隊,欺壓老百姓。為了打擊頑固派的囂張氣焰,補充游擊隊的武器裝備,黨組織決定里應外合奇襲東平鎮(zhèn),巧占護田鄉(xiāng)。張德勝在國民黨頑固派強迫組織起來的壯丁隊里選定10個人,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要他們配合游擊隊行動。1940年中秋之夜,張德勝帶領隊伍向東平進襲。突進炮樓后,張德勝向鄉(xiāng)兵宣傳政策,令其放下武器。在軍事和政治攻勢下,東平鄉(xiāng)兵全隊投降,不到20分鐘就結束了戰(zhàn)斗,繳獲步槍12支、手槍2支,一位姓陳的班長還攜槍參加了游擊隊。接著,張德勝又帶領游擊隊化裝進襲護田鄉(xiāng)公所,繳了幾支槍,并放走了壯丁,然后安全轉移。
1941年的一天,張德勝帶領的游擊隊在政和縣西表附近一個山廠被保長馬成仔帶來的頑固派軍隊包圍了。戰(zhàn)斗中,中共水吉特委書記周策祥當場犧牲;張德勝為了掩護部隊突圍,只身被困,情況萬分危急。頑固派軍隊步步進逼,叫喊著要活捉他。張德勝急中生智,在夜色的掩護下混入對方士兵群中,跟著邊跑邊喊“抓活的”,終于死里逃生。同年6月,張德勝任中共政和縣委書記。
1942年,根據中共閩浙贛省委的指示,建松政特委設法尋找茅家?guī)X、赤石暴動后失散的新四軍同志。特委書記陳貴芳等在政和西表召開游擊隊小隊長以上干部會議,決定采取軍事行動暴露目標,以引起脫險的新四軍同志的注意。在討論具體行動的問題上,有的主張攻打東平鎮(zhèn),有的提出襲擊水吉縣下墘鄉(xiāng),議論紛紛。素有“小諸葛”之稱的張德勝認為攻打鄉(xiāng)鎮(zhèn)影響不大,大膽提出闖虎穴攻打政和縣城,鬧它個天翻地覆!他分析說,政和縣城頑固派駐兵有三百多人,我游擊隊只五十多人,雖然眾寡懸殊,但我們是進行偷襲,完全能達到擴大影響的目的。會議決定按張德勝的計策行動。8月中旬的一個月夜,游擊隊化裝從政和東門進城,抓到一個區(qū)長,沒收了萬元現款,切斷電話線,繳了幾支槍,攪得政和縣城一片混亂。縣長姨太太喪魂落魄,收拾金銀財物準備出逃,縣長拼命往保安隊打電話,而保安隊卻畏縮不前,久久未至。游擊隊不折一人一槍,從容不迫地押著俘虜安全出城。奇襲縣城的消息很快傳遍四面八方,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943年5月間,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了第三次軍事圍攻,斗爭十分殘酷,游擊隊糧食奇缺。一天,隊伍東沖西突來到上西溪,準備在那里宿營。為了摸清情況,陳貴芳派張德勝和羅天喜到村中偵察。兩人進村后,被受甲長蒙騙而至的群眾團團圍住。張德勝沉著地向群眾解釋自己是陳貴芳的游擊隊,消除了他們的顧慮。群眾立即熱情招呼游擊隊進村,主動為游擊隊放哨。待到次日頑固派軍隊一百多人趕來時,游擊隊早已在群眾掩護下安全轉移了。
1944年,國民黨頑固派集中了15個縣的兵力進行大搜山,妄圖一舉消滅游擊隊。游擊隊針鋒相對,采取了果斷的軍事行動。張德勝隨陳貴芳帶領游擊隊在松溪縣花橋到祖墩途中的暗溪衕涼亭設伏,捕殺花橋鄉(xiāng)鄉(xiāng)長、鄉(xiāng)干事和鄉(xiāng)兵班長,繳槍4支、款七萬多元,引得頑固派調動千余兵力搜10天。隨后,陳貴芳和張德勝等又率部在浙江境內抓土豪,籌款5萬元。然后轉戰(zhàn)浦城、水吉外屯、松溪路下橋等地,一路上鎮(zhèn)壓頑固派分子三十多人。在東平到山表途中又鎮(zhèn)壓頑固派分子12人。不久,張德勝奉命打通屏南交通線,完成任務后又與陳貴芳會師,挺進政(和)建(甌)(水)吉地區(qū)。
同年冬,為了解決游擊隊的冬衣,張德勝率領部分游擊隊員到河邊攔截船只,被頑固派軍隊發(fā)覺,一個保安分隊尾隨追來,情況緊急。張德勝臨危不懼,一邊命令部隊上山,一邊只身阻擊敵人,掩護部隊沖上了山頭。
1946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調陳貴芳到閩西北工作,建松政特委書記由張德勝接任。3月下旬,張德勝率領游擊隊四十多人到建甌縣香嶺一帶開辟新區(qū),被一個反動甲長發(fā)覺,向敵人告了密。第二天凌晨,大霧彌漫,這個反動甲長帶領敵保安團一個營包圍了游擊隊駐地建甌縣東游鄉(xiāng)紅坑山村。在突圍中,張德勝等3人不幸中彈犧牲。此后,游擊隊撤離建松政地區(qū),歸屬閩北特委王文波領導。(供稿:南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5111799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報業(yè)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