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籍作家作品入選統(tǒng)編語文教材
統(tǒng)編八年級語文教材新增課文——《天上有顆“南仁東星”》
掃一掃,看一看
語文教材的變動向來備受關注,2025年秋季開學,統(tǒng)編八年級語文教材迎來了一篇令人矚目的新增課文——《天上有顆“南仁東星”》。這篇課文由閩北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根據自己的作品《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版)相關章節(jié)改寫。它的入選,不僅是對一位科學家的致敬,更是對科學家精神的傳承。8月7日,本報記者聯系到王宏甲,聽他說起了寫《中國天眼:南仁東傳》背后的故事。
從仰望星辰到“變成星星”
南仁東是誰?他是“中國天眼”(FAST)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一個用22年時間,在貴州深山鑄就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追星人”。他的名字被鐫刻在浩瀚宇宙中——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
《天上有顆“南仁東星”》以細膩的筆觸,勾勒了南仁東如何從一個癡迷星空的孩子,成長為讓世界矚目的科學家。課文從“看星星”的童年往事寫起,鋪墊了他對宇宙的無限好奇,再到他放棄國外優(yōu)渥條件回國,帶領團隊在貴州的喀斯特地貌中跋涉選址,最終建成“中國天眼”的壯舉。
文中通過“讓我自己過去看”“找不到合適的洼地,我這一輩子死不瞑目”等細節(jié),展現了科學家在選址過程中克服極端地理環(huán)境的執(zhí)著精神,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不計功利”的科技攻關精神。課文中最動人的細節(jié),莫過于南仁東那句擲地有聲的話:“讓我自己過去看?!边@短短幾個字,濃縮了他對科學的執(zhí)著、對國家的責任。他不愿依賴國外的技術,而是堅定地選擇自主創(chuàng)新,哪怕這意味著要面對無數未知的挑戰(zhàn)。正如《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所揭示的,南仁東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科技自力更生的縮影。
“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段獨特的追尋旅程”
《天上有顆“南仁東星”》改編自《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這本書的作者王宏甲是南平建陽人,其文學創(chuàng)作重點在報告文學,作品獲獎頻頻。其中,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智慧風暴》《中國新教育風暴》,對我國新世紀的教育轉型產生重要影響。《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還入選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優(yōu)秀圖書。
作為南仁東傳記的作者,8月7日,再度回憶起創(chuàng)作經歷,王宏甲感慨萬千。
創(chuàng)作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南仁東已于2017年離世了。
無法直接采訪本人,王宏甲是如何走進這位“天眼之父”的精神世界的?
王宏甲回憶說:“雖然沒有辦法采訪到南仁東,但這也開啟了一段獨特的追尋旅程——通過尋訪他的同事、親友、學生乃至曾一同跋涉深山的農民,一個鮮活的南仁東形象在心中逐漸清晰。而貫穿始終的線索,正是南仁東如何‘成長,尤其是精神的成長’。”
經過長時間的走訪,王宏甲從南仁東生前的同事、學生及親朋好友那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創(chuàng)作了《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這本傳記翔實生動,同時插入了10余幅珍貴照片,圖文并茂,細節(jié)充沛,充滿說服力和感染力。
“南仁東的捷徑是‘熱愛學習’”
在追尋南仁東足跡的經歷中,王宏甲看到的,不僅是他不畏勞苦地攀登,更發(fā)現了一條他身體力行的“捷徑”:熱愛學習。
在尋訪中,南仁東的親友回憶,少年南仁東癡迷連環(huán)畫,一分錢也要租來看,《水滸》《三國》這些經典滋養(yǎng)了他的心智。用他自己的感悟說:“愛學習就是一條捷徑”,能快速汲取前人智慧的精華。但初中時,南仁東成績并不突出,直到一位老師在一個星期天與他“談了一天”,點燃了他“為國家作大貢獻”的志向。這志向成為他精神成長的核心動力,促使他高考奪魁進入清華,甚至在俄語環(huán)境下自學英語,為探索世界做準備。
實踐是更重要的課堂。畢業(yè)后,南仁東初到通化無線電廠,連用車床制作小零件都出廢品,而工人閉眼都能做好。這讓他深刻認識到“一絲不茍”的價值,學會了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他珍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更引導他去思考:真正的熔爐不在別處,就在自身的理想、信仰和實踐中。后來他游學多國天文機構,正是有意識地博采眾長,為日后大科學工程積累視野。
通過多方的尋訪,南仁東的形象漸漸在王宏甲眼前清晰起來,他感覺自己能聽見他的心聲。熱愛學習,善于在學習中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就是南仁東成長的線索。
王宏甲深情寫道:“人間有多少精神的黃昏和早晨,靈魂的高山與湖泊,能塑造我們的心靈和品格。南仁東在青少年時代是通過廣讀博覽和為人生立志,從而朝氣勃勃地成長起來的?!?/p>
“科學家才是青少年應該追的‘星’”
2025年的新學期,當八年級的孩子們翻開語文課本,讀到《天上有顆“南仁東星”》時,他們或許會問:“我們?yōu)槭裁匆獙W這篇課文?”
王宏甲的回答是,因為,科學家才是青少年該追的“星”。
在《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中,王宏甲以細膩的筆觸寫下了南仁東對星空的熱愛和對祖國的情懷。南仁東的故事教會孩子們:科學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熱血的信仰。真正的科學家,不僅要有智慧,更要有情懷。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南仁東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時光都奉獻給了“中國天眼”,花了22年才讓“中國天眼”從構想變成現實。
1993年,國際提議建大射電鏡,南仁東敏銳抓住機遇,力主爭取到中國。為爭取國際大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他深入貴州萬山深處。雨衣、解放鞋、柴刀是標配,“從省長到村長都認識這個穿短褲的科學家”。
當爭取國際項目受阻,南仁東自力更生的精神迸發(fā)了:中國要自己造!500米口徑的“FAST”計劃震驚世界,質疑如潮:“你們連發(fā)動機都造不好!”他回應:“因為落后,才要奮起!”
FAST是超大型跨學科工程。南仁東的過人之處在于,他洞悉尖端技術散落在全國,于是主動聯絡100多位科學家,成為“研究科學家的科學家”。這個過程,正是FAST總工程師的誕生過程,核心在于凝聚起蘊藏在國家內部的科研力量。
在追蹤南仁東足跡的過程中,王宏甲深刻領悟到:“中國天眼”是國之重器,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更重要的國之重器!這是這部傳記的靈魂主題。
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國的未來需要更多像南仁東這樣的科學家,而這篇課文,正是播撒在青少年心中的一顆種子。
所以,為什么青少年們要讀科學家的故事?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需要記住,是誰讓中國的科學之光照亮世界;我們需要傳承,那種自力更生、永不言棄的精神;我們需要相信,未來的星辰大海,將由今天的少年去征服。
正如作者王宏甲所說:“心有宏志并矢志不渝,是南仁東一生的品質,也是南仁東留給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
作者:本報記者 卓茹茵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2011400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梅峰路45號報業(yè)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